欢迎光临三十五人才服务中心官方网站!  

重庆科技职业学院学子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:以青春之名,赋能家乡发展
发布时间:2025-03-22  阅读:0

  春寒料峭,万物复苏。2025年寒假已悄然结束,重庆科技职业学院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也随之落幕。一批批重庆科技职业学院学子积极响应“以青春之名,赴家乡之约”的号召,深入基层、服务社会,在各自的家乡贡献青春力量,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。

  本次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涵盖多个领域,重庆科技职业学院学子们结合自身专业特长,积极参与基层治理、文化传承、志愿服务等工作,在实践中增长才干、服务社会,谱写了一曲曲青春奉献的赞歌。

  法治实践,助力基层司法建设

  24级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2班的梁晨同学,在寒假期间担任莲池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,协助法官处理各类案件的程序性事务。她认真核对立案材料,仔细整理卷宗,为法官高效办案提供了有力支持。“这次实践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,我的分析归纳能力还有待提高。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样的实践,不断提升自己。”梁晨表示,此次经历让她对法律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也坚定了她未来继续提升专业能力的决心。

  献策家乡发展,贡献青年智慧

  23级学前教育3班的赵梓灵同学,积极参与重庆市潼南区幸福街花儿巷举办的“青竹荟·2025年‘学子看家乡 献策促发展’活动”。作为返家乡大学生代表,赵梓灵同学围绕“如何打造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升级版”的主题,在会议上积极发言献策,为家乡发展贡献青年智慧。“在活动中,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对待工作积极主动、踏实肯干、任劳任怨,善于利用一切机会仔细观察、切身体验、独立思考。”赵梓灵认为,通过此次实践,她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。

  传承文化,舞动青春风采

  通识国防教育学院22级汽车运用与维修(五)5班的石航源同学,作为学校舞龙社团负责人,带领社员们踏上跨越四省的文化传承之旅,将中敖火龙带向同学们的家乡。从西安大唐芙蓉园到遵义赤水河畔,从德阳三星堆旁到广安小平故里,最终在“中华龙乡”铜梁圆满收官,他们用精彩的舞龙表演,让传统非遗焕发新活力,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“巡演中,我们既传承经典又锐意创新,让传统非遗焕发新活力。当外国游客追逐龙灯拍摄,孩童围着队员学舞龙口诀,文化自信的种子悄然生长。”石航源说道。

  服务基层,奉献青春力量

  2024级大数据与会计5班的谭缘缘同学,利用假期参加村委会的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协助工作人员进行日常办公事务处理,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乡村文化调研活动。“通过这些工作,了解到了当地文化与风俗,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,还为家乡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”谭缘缘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的重要性,并表示将持续关注基层志愿服务工作,积极参与村委会建设,为将来更好地服务基层、服务社会做好准备。

  志愿服务,点亮阅读之光

  2024级新能源汽车技术3班的赵子仪同学,在邢台市广宗县图书馆进行了为期21天的志愿服务。“在图书馆期间学习内容包括了解图书馆的历史、文化、服务宗旨、开馆时间、服务内容、服务安全以及志愿汇平台的使用。除此之外,我还查看了图书分类布局、排架规则和借还流程。”赵子仪通过此次实践,不仅巩固了服务观念,还丰富了专业知识,并且极大地提升了服务积极性。

  重庆科技职业学院的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社会、服务人民的平台。同学们在实践中锻炼自我、增长才干,将青春的激情和专业的知识融入到家乡建设中,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。

  • 电话:023-61200829  合作:023-61200829

    邮箱:kefu@sanshiwu.cn

    地址:重庆市渝北区仙桃街道秋成大道160号11-15

  • 微信公众号

    微信公众号

    微信公众号
    抖音

    抖音

    抖音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sswrcfw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