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1日下午,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与重庆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揭牌成立“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法治研究中心”,发布了2025年度深化合作行动计划。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李永利,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出席有关活动。
舒立春书记在校史馆详细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和深厚文化底蕴。他表示,重庆大学将秉持“复兴民族,誓作前锋”的重大精神,深化与重庆法院的战略合作,共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,更好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。
李永利院长介绍了重庆法院深化改革和创新数字化应用建设新进展。与会人员参观了重庆法院5G“车载便民法庭”,观摩了“全渝数智法院TV版”功能演示,并通过 5G“车载便民法庭”观看了在重庆大学B区模拟法庭现场举行的庭审直播。
随后,双方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。根据协议,双方将秉持“相互尊重、平等合作、优势互补、共同提高”的愿景,以实践需求为导向,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教育与司法相融合,共同为法治中国建设和重庆法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。
李永利院长与舒立春书记共同为“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法治研究中心”揭牌。中心将加强环境资源审判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,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提供理论支撑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,全面提升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水平,让更多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成果惠及于民。
舒立春书记指出,双方要聚焦法治创新平台、理论实务研究、法治人才培养、法治宣传教育等,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,努力培养更多德法兼修、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治人才;进一步围绕司法改革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,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;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和合作深度,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、法治文化传播等方面探索新的合作模式;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,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和智力支持。希望在协议基础上,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,创新工作方式,项目化管理、责任制推进、清单式落实,不断开创院校合作新局面,为谱写法治中国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李永利院长指出,此次深化合作既是“双向奔赴”,更是“强强联合”。对未来合作提出三点愿景:一是共创协同育人机制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部署,创新“法官-教授”双导师制与“双师同堂”教学模式,青年法官与重大师生结对研习,推动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。二是共建产学研用平台。高水平共建“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法治研究中心”等平台,服务国家战略实施;依托5G“车载便民法庭”深入开展“庭审进校园”,深化资源共享。三是共谱法治协同新篇。联合重大计算机、大数据等学院赋能全渝数智法院建设,协同破解超大城市治理与环境资源审判等方面难题,更好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。
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、副院长孙海龙,重庆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饶劲松,以及双方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活动。
编辑|朱苗
审核|常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