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三十五人才服务中心官方网站!  

重庆能源职业学院“千秋红岩”实践团追寻信仰的答案
发布时间:2025-07-19  阅读:0

七月的山城,暑气蒸腾,却未能阻挡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追寻。7月7日,重庆能源职业学院“千秋红岩”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,搀扶着来自圣泉街道大官桥社区的12位老人缓步走进歌乐山革命纪念馆。展厅内,泛黄的手稿、锈迹斑斑的刑具、定格历史瞬间的老照片,在寂静中诉说着红岩烈士的不朽风骨。老人们颤抖的指尖轻抚玻璃展柜,双眼在“狱中八条”的复制品前久久凝视,那一刻,岁月仿佛被悄然穿透,两代人的目光在历史的深处交汇——那些在铁窗镣铐间依然目光如炬的青春脸庞,此刻正穿越七十余载光阴,与后辈们默然相望。

   

  

  参观结束后,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烈士陵园迎来了一场庄严肃穆的祭扫仪式。全体人员肃立默哀,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深深三鞠躬。当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在陵园上空回荡时,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与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同声歌唱,两代人的歌声在松涛间交织,谱写着跨越代际的精神对话。

   

  

  在随后的交流分享会上,67岁的刘崇庆老人以饱含深情的语调回忆道:"当年在这里回荡的是枪声,而今响彻的是歌声......",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握住身旁学生的手,语重心长地嘱咐:“你们这一代娃儿,一定要把重庆的红色故事讲好,要把红岩精神传下去!要好好学习,报效祖国!”阳光下,老人眼中闪烁的泪光与青年学子胸前的团徽交相辉映。

  “前辈们未竟的事业,就是我们脚下的长征路。”实践团成员周紫涵站在烈士墓前,铿锵的话语在松柏间回响,“红岩精神不是陈列馆里的展品,而是奔涌在我们血液里的信仰基因。我们将坚定守护这份理想,让青春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绽放最耀眼的光芒。”

   

  

  从纪念馆的历史回响到社区院落的家常话,实践团在为期四天的走访中收集着时代的答卷。老人们的讲述如同时光的胶片,一帧帧展现着沧桑巨变:从“吃不饱穿不暖”到“衣食无忧奔小康”,从“书信往来盼平安”到“视频通话见亲人”,几位老人用亲身经历勾勒出国家巨变的轨迹。郑霞老人动情地说:“作为见证者,我亲历了国家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繁荣富强,英雄们的理想都实现了……”话未说完,两行热泪已滚过沟壑纵横的面颊。这穿越时空的对话,让在场所有人红了眼眶,年轻的实践团成员们不约而同地握紧了手中的采访本。

   

  

  “让信仰之火生生不息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”学校党委书记向晓春表示,“我们要把这样的实践活动打造成行走的思政课堂,构建起立体化的‘大思政'育人体系。”他号召全校师生要以实际行动传承红岩精神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,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精彩答卷,让英雄们的热血丹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。

  文/付红伟、向敏

  • 电话:023-61200829  合作:023-61200829

    邮箱:kefu@sanshiwu.cn

    地址:重庆市渝北区仙桃街道秋成大道160号11-15

  • 微信公众号

    微信公众号

    微信公众号
    抖音

    抖音

    抖音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sswrcfw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